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自然流產三次及三次以上者。近年常用復發性流產取代習慣性流產,改為2次及兩次以上的自然流產。
目錄
- 一、疾病概述
- 概述
- 臨床表現
- 治療
- 二、自診要點
- 三、治療建議
- 四、注意事項
- 習慣性流產處理原則
-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及診斷
- 為什麼免疫因素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 怎麼理解感染和內分泌因素引起的流產呢?
- 為什麼母嬰血型不合可致習慣性流產?
- 有哪些習慣性流產切勿盲目保胎?
- 專家提醒:治習慣性流產應先排除身體缺陷
- 習慣性流產的診斷與檢查:
- 習慣性流產全面評估
- 習慣性流產怎樣保胎?
- 習慣性流產婦女保胎要領
- 習慣性流產的臨床表現
- 習慣性流產的治療方法
- 習慣性流產的生活保健
- 習慣性流產的免疫病因
- 習慣性流產的診斷和檢查
- 發生習慣性流產怎麼辦
- 習慣性流產不孕
- 治療習慣性流產的注意事項
- 習慣性流產檢查
- 習慣性流產的特殊檢查
- 習慣性流產者 房事要小心
- 飲食調理
- 習慣性流產者再懷孕注意事項
一、疾病概述
習慣性流產為自然流產連續3次以上者,每次流產往往發生在同一妊娠月份。中醫稱為「滑胎」。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大多為孕婦黃體功能不全、
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畸形、
子宮發育異常、
宮腔粘連、
子宮肌瘤、
染色體異常、自身免疫等。習慣性流產習慣性晚期流產常為子宮頸內口鬆弛所致。多由於刮宮或擴張宮頸所引起的子宮頸口損傷,少數可能屬於先天性發育異常。此類病人在中期妊娠之後,由於羊水增長,胎兒長大,宮腔內壓力增高,胎囊可自宮頸內口突出,當宮腔內壓力增高至一定程度,就會破膜而流產,故流產前常常沒有自覺症狀。
概述
凡妊娠不到20周,胎兒體重不足500克而中止者,稱流產。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發生3次以上者。其臨床症狀以陰道出血,陣發性腹痛為主。
習慣性流產的治療現狀習慣性流產由於病因不清,無有效分類方法,臨床醫生多在先兆流產階段盲目的給予中藥、孕激素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予以所謂的保胎治療,但因病因不明,其治療效果可想而知。目前有些國內外醫生採用為患者接種丈夫或他人的淋巴細胞來治療習慣性流產,但副作用極大,因此臨床療效存在爭議。
臨床表現
習慣性流產的臨床表現與一般流產相同,亦可經歷先兆流產、
難免流產、不全或完全流產幾個階段。早期僅可表現為陰道少許出血,或有輕微下腹隱疼,出血時間可持續數天或數周,血量較少。一旦陰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檢查宮頸口已有擴張,甚至可見胎囊堵塞頸口時,流產已不可避免。如妊娠物全部排出,稱為完全流產;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殘留在子宮腔內時,稱為不全流產,需立即清宮處理。
根據習慣性流產發生的時間可將流產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及晚期流產。早期習慣性流產系指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一般多與遺傳因素,母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學因素等有關;晚期習慣性流產多指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後,多與子宮畸形、宮頸發育不良、血型不合及母患疾病等因素有關。
此外還可根據習慣性流產前有無正常生育史,將習慣性流產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習慣性流產指與同一丈夫從無正常妊娠,多次在妊娠20周前流產;繼發性流產是指患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中極、歸來、漏谷、足三里;2、曲骨、子宮、地機、三陰交。
配穴:內關。
<二>治法
二組主穴,懷孕<5月者,針第一組;懷孕≥5月,胎位下墜至臨盆者針第二組穴。腹痛甚者加內關。下腹部穴位,進針得氣後用補法;下肢穴位平補平瀉法。留針15~30分鐘。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7例,其中4例屬習慣性流產<已流產1~3胎>,均告成功。隨訪5例,都足月順產[2]。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9組。1、太沖、曲泉;2、陽陵泉、帶脈;3、神門、少海;4、陽池、支溝;5、陰陵泉、地機;6、足三里、天樞;7、尺澤、太淵;8、曲池、臂臑;9、太溪、石關。
<二>治法
上述9組穴位,系指按妊娠或流產好發的不同月份選用不同的穴組,如妊娠或流產好發於1月,取第1組,妊娠或流產好發於2月,取第2組,依次類推。在防治時,具體取法為:預防性針灸,據其流產好發的月份選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治療性針灸,在妊娠出現流產的先兆症狀時,選與妊娠月份相應組的經穴針刺,隔日一次不計療程,當症狀緩解後停止治療,繼續觀察。上述均用補法,留針30分鐘。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防治558例,其有效率為86.0~93.4%。本法也說明,孕婦禁針之說,不一定可靠[2]。
溫針灸
<一>取穴
主穴:百會。
配穴:足三里、外關、行間、三陰交、血海、關元。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情交替選用。用銀、銅合成的銀針,粗細約20號,向前橫刺百會穴,施以捻轉手法,行針得氣後留針,在針尾裝艾卷,點燃加溫,每段長約3寸,足三里、外關、三陰交、血海、關元等穴均直刺,施以提插手法,行間穴向上斜刺,得氣後加強刺激。
<三>療效評價
本法共治療41例,其中27例30~40周分娩,嬰兒體重2600~3800克,4例孕婦31~33周早產,10例無效[3]。
二、自診要點
一般地說,習慣性流產的女性在準備再次懷孕前,需首先除外非免疫性病因,因為內分泌功能的異常是可用藥物調整的,某些染色體異常引起流產是目前醫學無法解決的,而子宮形態異常、宮腔粘聯等問題要靠手術解決。如果上述檢查均正常,就應考慮進行免疫相關因素檢查了。臨床上,約 80% 的習慣性流產與免疫異常有關。也就是說,懷孕期女方體內產生了針對男方的免疫反應,導致胚胎無法在母親體內存活,引起了流產。免疫病因分類必須正確,才能選擇更高效的治療方案。對患者來說,耐心等待、配合檢查就非常重要。如果在流產後身體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就開始免疫檢查,各項指標都沒有達到穩定狀況,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習慣性流產檢查速讀臨床意義主要檢查項目內分泌因素基礎體溫,血雌、孕激素,泌乳素等感染因素白帶弓形蟲、
支原體、
衣原體、鉅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風疹病毒等生殖器因素子宮輸卵管造影,宮腔鏡檢查等遺傳因素夫婦雙方染色體核型分析免疫因素透明帶抗體,磷脂抗體,ABO血型抗體,封閉抗體,封閉抗體抗獨特型抗體等
註:以上檢查在除外男方精液異常後進行
免疫病因分三類
免疫檢查的項目非常複雜,很多患者抱怨看不懂檢查結果,有些人則簡單地認為抗體指標「陽性」就是糟糕,「陰性」就說明沒問題,實際遠沒那麼簡單。這裡只能選擇兩項比較重要的檢查簡要分析,更詳細的情況還要聽取醫生的當面解釋。
封閉抗體缺乏--習慣性流產的主要病因
封閉抗體是一種混合抗體,存在於正常孕婦的血清中,80%~90%習慣性流產的婦女測不到這種抗體。妊娠時,母體可產生致敏T細胞,它能破壞胚胎細胞,但致敏T細胞的殺傷功能可被封閉抗體所抑制。然而習慣性流產患者體內由於缺乏這種抗體,存在未被抑制的細胞毒細胞,這些細胞直接作用於胚胎,或通過釋放炎性介質間接損害胎兒或胎盤,從而導致了流產。
抗心磷脂抗體--能否再次懷孕的指標
我們對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常規建議作抗心磷脂抗體檢測及免疫相關檢查,以決定是否適宜懷孕。如果抗心磷脂抗體陰性,患者可以懷孕;如果抗心磷脂抗體陽性,說明可能存在抗磷脂綜合征,由於反覆發作的血液高凝狀態、血栓形成、
血小板減少,導致反覆發生流產或死胎。
臨床上,免疫性流產按病因可分三大類,治療方法也不同。
免疫性流產診治速讀分類檢測療法母-胎免疫識別低下型:主要呈現封閉抗體缺乏配偶白細胞主動免疫療法、靜脈免疫球蛋白被動免疫療法母-胎免疫識別過度型包括自身免疫異常(如透明帶抗體、磷脂抗體等陽性)及同種免疫異常(母-胎ABO血型不合)以免疫抑制劑為主母-胎免疫識別紊亂型一方面表現為封閉抗體缺乏,另一方面表現出免疫損傷作用異常增高。治療上十分棘手,方案還有待探索。
依照本病的定義可以自然做出診斷。臨床可見流血見紅、下腹陣痛、腰酸、胎兒排出。
三、治療建議
以預防為主,在受孕前,男女雙方都應到醫院做仔細的檢查,包括生殖器檢查及必要的化驗。有條件的可 做染色體檢查,如能找到原因,針對原因進行治療。已經妊娠者也要按照醫生的指導針對原因進行不同的安胎處理。
中醫認為本病多屬腎氣不足,沖任不固所致,宜在未孕之前補腎健脾,固氣養血,進行調治。具體的方藥可用補腎固沖丸。每次6-10克,一日三次,月經期停服,以2個月為一個療程,可服1-3個療程。
對於子宮內口鬆弛所致之妊娠晚期習慣性流產,一般在妊娠16-22周即採取子宮內口縫扎術,維持妊娠至後期甚至足月。
患有習慣性流產而導致不孕不育症的女性,一般會受到家庭倫理、地方習俗等多方面的社會壓力,所以總是在全國範圍內尋求診斷和治療。
四、注意事項
1.孕婦在流產後切忌惱怒、擔憂或受到驚嚇,丈夫應多安撫,但不要在短期內有性生活。
2.應上醫院檢查,聽從醫生建議,不可自己亂用藥。
3.再次懷孕時要禁重體力勞動,尤其避免屏氣、提舉重物、用力大便,使腹內壓增高而發生流產;忌大溫大補;妊娠早期禁止接觸 X線、超聲波、放射性同位素,絕對避免用此類設備對腹部進行檢查,以防胎兒發生畸形而流產。
4.孕婦應盡量避免到流行性感冒、
傷寒、肺炎等流行病區活動,也不應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受感染機會;不要主動或被動吸煙;不接觸寵物;不吸入煤氣。
(一)
【辨證】陰虛血熱,肝脾多火多滯。
【治法】清肝柔肝,調氣固胎。
【方名】固胎煎。
【組成】黃芩8克,白朮4-8克,當歸6克,芍葯6克,阿膠6克,陳皮4克,砂仁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二)
【辨證】脾腎兩虛。
【治法】補氣健脾,益腎安胎。
【方名】補腎固沖湯。
【組成】菟絲子15克,覆盆子15克,杜仲15克,川斷15克,桑寄生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阿膠(烊化)12克,黨參12克,陳皮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於流產危險期開始服,直到渡過危險期。
【出處】《中國醫藥學報》
(三)
【辨證】氣血兩虛。
【治法】益氣固胎。
【方名】吳茱萸湯。
【組成】黃芪40克,川芎40克,炙甘草60克,吳茱萸(湯泡)20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8克,溫酒調下。
【出處】《衛生寶鑒》卷十八。
習慣性流產處理原則
習慣性流產是指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以上,習慣性流產處理原則是針對病因進行處理。懷孕前需要做那些檢查: 病史:詳細詢問夫婦雙方的病史,除年齡、月經史、既往史、家族史外,還要記錄吸煙喝酒情況及毒物和射線等接觸史。按時間順序描述既往妊娠情況,包括流產發生的時間(即妊娠週期),流產胚胎有否畸形,是否做過核型分析等。對宮頸功能不全的患者,病史中常有足月妊娠陰道分娩致使子宮頸損傷、尤其是巨大兒、
臀位、產鉗、急產等,或曾施行過子宮頸擴張的手術如人工流產,或曾行宮頸錐形切除的病史,患者有兩次以上中期妊娠自然流產或早產史。且患者易於受孕,亦易發生流產或早產,每次流產或早產前患者常無明顯自覺症狀,流產或早產在出現陣發性疼痛後很快娩出新鮮、無畸形之胎兒。 體格檢查:測量身高、體重和血壓,注意有否代謝性疾病的體征,高雄激素血症的表現,有多毛症及其乳房泌乳等。盆腔檢查子宮和附件情況,確定有否先天畸形,並檢查宮頸有否損傷、感染等。
實驗室檢查:
1、遺傳檢查 <1>對疑有遺傳性疾病者,夫婦雙方均應做染色體核型檢查,或進一步做夫婦的家系遺傳學調查和系譜繪製。 (2)系譜分析:通過家系調查,分析遺傳性疾病對未來妊娠的影響。 (3)核型分析:同時檢測夫婦雙方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觀察有否數目和結構畸變及畸變的類型,推測其復發概率。 (4)分子遺傳學診斷:目前部分基因遺傳病可通過分子遺傳學檢查做出診斷。
2、內分泌診斷 (1)基礎體溫測定(BBT):基礎體溫能反應卵巢的功能狀態,可用於篩查黃體功能不全。因為黃體功能不全可引起習慣性流產,黃體功能不全者基礎體溫表現為:高溫相小於11天;高溫相體溫上升幅度小於0.3度。 (2)子宮內膜活檢:個體間月經週期長短變異較大,主要是卵泡期長短不同的結果,而黃體期時限及內膜變化基本一致。黃體末期做子宮內膜活檢,如內膜成熟度落後,即可診斷黃體功能不全。內膜活檢除做常規的組織學檢測外,最好同時做雌激素受體測定。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含量低,即使黃體功能正常,孕激素充足,內膜成熟度仍落後正常水平,是為假性黃體功能不全。 (3)激素測定,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定量檢測。血清孕酮測定:月經週期中外周血中的孕酮主要來自排卵後所形成的月經黃體,其含量隨著黃體的發育而逐漸增加,至黃體發育成熟,即黃體中期,血中孕酮含量達高峰,然後不斷下降,月經前期達最低水平。整個黃體期中外周血的孕酮含量變化呈拋物線狀。黃體功能不全時,孕激素分泌量下降,因而測定外周血孕酮水平可反映黃體的功能狀態。血清孕酮水平大於每毫升3微克(即3ng/ml),表明卵巢已有排卵,黃體中期孕酮水平大於每毫升15微克(即15ng/ml)表明黃體功能正常,小於此為黃體功能不全。 (4)血清泌乳素(PRL)測定:血清泌乳素由垂體前葉分泌,主要功能為產後促進乳汁分泌。同時血清泌乳素對維持正常的黃體功能亦有重要作用,過低或過高均可導致黃體功能不全。臨床常見的是血清泌乳素分泌過多的高泌乳素血症。血清中血清泌乳素正常值為每毫升4~20微克,大於20微克為升高。血清血清泌乳素輕度升高與反覆流產關係密切。因血清泌乳素過高則嚴重干擾性腺軸功能,導致無排卵和不孕。
3、免疫學檢查 (1)首先應用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MLR)及淋巴細胞毒性抗體測定,鑒別原發性與繼發性流產。原發性流產多發生在妊娠20周以內,丈夫和妻子比正常配偶共有更多的人類白細胞抭原(HLA),妻子不具有抭配偶免疫,對丈夫表現出較微弱的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血清不含有混合淋巴細胞培養阻斷因子,白細胞治療有效。繼發性流產配偶間不共有人類白細胞抭原(HLA),妻子有補體依賴或補體非依賴抗配偶淋巴細胞毒性細胞,對一組細胞顯示多性抗體,肝素治療有效。女方對男方的單相混合淋巴細胞培養,並和無關第三者的抗原做比較。如女方對丈夫表現為微弱或缺少混合淋巴細胞反應,提示妻子血中無抗父系抗體,與丈夫有相同的人類白細胞抭原。 (2)抗精子抗體的測定:如抗精子抗體陽性,提示生育力低。抗精子抗體滴度高和宮頸黏液中有抗精子抗體對生育影響大。可用精子凝集試驗檢測精子凝集抗體,精子制動試驗檢測精子制動抗體,免疫珠試驗檢測精子結合抗體。 (3)抗磷脂抗體(APA)測定:懷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要檢測抗磷脂抗體,可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等直接測定女方血清中抗磷脂抗體及其滴度。 (4)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測定:孕前自然殺傷細胞活性高預示下次妊娠流產的可能性大。 (5)母體抗父系淋巴細胞毒抗體測定:將夫婦雙方淋巴細胞加補體共同孵育,然後計數死亡細胞的百分數,如死亡細胞在90%以上,為正常妊娠,低於20%則多發生反覆流產。 (6)血型及抭血型抗體測定:丈夫血型為A或B、或AB型,其妻子為O型又有流產史者,再懷孕時應進一步檢查丈夫是否屬於O型,O型不引起ABO血型不合。反之丈夫為A或B或AB型時則應考慮檢測妻子有無抗A,抗B或抗AB抗體,並做好妊娠監測以防止流產、死產。
習慣性流產或胎停育有四十多種病因,診斷治療是安太醫院特長,安太=安胎.找病因需要一天,要做抗胚胎抗體+四維彩超+電化學發光法內分泌+動態數字化子宮輸卵管造影。三千左右.確診後治療,如果是基因疫苗免疫治療和宮頸埋箍,都是三萬,治後無效退全款;其他原因要一到三萬不等.擁有國際專利!
4、內生殖器畸形的檢查 (1)子宮輸卵管造影(HSG):子宮輸卵管造影是診斷子宮畸形敏感而特異的方法,根據子宮腔形態有否異常或充盈缺損,可判斷有否子宮畸形。如造影顯示宮頸內口直徑大於6毫米,則可有助於診斷宮頸功能不全。 (2)超聲檢查:超聲在診斷宮腔異常方面不如子宮輸卵管造影,但在診斷子宮外部形態異常中意義較大。如超聲檢查配合子宮輸卵管造影有助於縱隔子宮和雙角子宮的鑒別診斷;超聲波檢查可明確子宮肌瘤的數目、大小及部位。 (3)磁共振成像:雖然費用高,但在判斷內生殖器畸形方面作用很大。 (4)腹腔鏡和宮腔鏡:兩者可直接觀察子宮外部形態和宮腔內狀況,能明確子宮畸形及其類型。宮腔鏡還可確診宮腔黏連,並能進行一定程度的治療。腹腔鏡還可診斷和治療盆腔病變,如盆腔黏連、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5)宮頸擴張器檢查:用8號子宮頸擴張器伸入宮頸內口毫無困難時提示宮頸功能不全。
5、病原體感染的檢查 尿、宮頸黏液培養瞭解有無微生物感染。病原體感染也是引起反覆流產的原因,應行宮頸分泌物支原體、
衣原體、β-溶血性鏈球菌等培養。一般情況下,TORCH檢測(弓形體、風疹病毒、鉅細胞病毒、皰疹病毒免疫檢測法)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抗體測定意義不大,除非病史提示有慢性感染者。流產後妊娠物應進行病理檢查。
治療習慣性流產特別強調一個靜字。
1.藥性宜靜不宜燥,即選用藥物盡量避免活血、理氣、消食之品。如非用不可,也要小量用。
2.身體宜靜不宜動。懷孕初期臥床休息對保胎十分必要,可減少出血,減輕妊娠反應等。
3.情緒宜靜不宜躁。心情過於緊張,可使出血延長或反覆出血,情緒平靜,對保胎也是非常必要的。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及診斷
引起習慣性流產的病因複雜,臨床上竟有43種疾病最終可導致習慣性流產的發生,有免疫性因素、遺傳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內分泌性因素、解剖因素等,而其中免疫性因素導致的流產占習慣性流產的67%之多,解剖因素占14%、 內分泌因素11%、遺傳因素占5%、其它因素占3%。近來針對很多女性不清楚發生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為什麼免疫因素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免疫因素是指在懷孕早期母體和胎兒處於一種同種異體的狀態,正常情況下由於胎兒和母體之間的胎盤屏障現象,就可以繼續妊娠,不會發生排斥。如果免疫有一些因素不正常了,母體產生抗體後就可以造成免疫排斥。
胎盤屏障有兩個概念,一個是起物理的分割作用,另一個是化學的分割作用。實際上母體和胎兒之間在血型以及組織配型上一樣的幾乎很少見,之所以能夠順利生產出來就是因為這個屏障的完好,這個屏障被破壞以後,免疫排斥反應就一定會發生。
怎麼理解感染和內分泌因素引起的流產呢?
感染引起的流產往往是偶然一次的,不會是習慣性的,這是一個流產因素,往往並不是習慣性流產常見的因素。內分泌因素是一個習慣性流產的因素,臨床醫生或者是經歷過保胎治療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用內分泌的方法進行的保胎(注射黃體酮等)。這一類病因在臨床上並不常見。內分泌因素引起的疾病大概有以下幾種,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引起卵巢功能改變。還有多囊卵巢綜合症,也引起排卵後的黃體功能不足。還有全身內分泌因素,包括糖尿病、甲狀腺低功,甚至有一些腫瘤疾病導致內分泌紊亂。當然內分泌紊亂後母體環境就不適合胎兒生長了。
為什麼母嬰血型不合可致習慣性流產?
母嬰血型不合是引起習慣性流產的一種原因。
母兒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型和Rh型兩大類。一旦妊娠,夫妻產前應做血型檢查。如果丈夫為A型、B型或AB型,孕婦為O型,就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如果丈夫是Rh陽性,孕婦是Rh陰性,就有Rh血型不合的可能。分娩可使媽媽對胎兒的血液產生抗體。初次懷孕對胎兒影響不大,分娩次數越多,胎兒、新生兒發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常在第二胎以後發病。此類血型不合的病情重,可常見流產、死產、嚴重的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等。
有哪些習慣性流產切勿盲目保胎?
發生在12周以前的習慣性流產叫做早期習慣性流產,晚期習慣性流產是指妊娠12-28周以前。部分有過自然流產經歷的女士在妊娠期間出現陰道流血或其他流產先兆時,都會慌亂無主,想盡辦法保胎。
李主任指出,其實有些流產是不可避免的。絕大部分自然流產是胚胎不健全所致,這類流產恰恰起著一種自然淘汰作用,幫助把不健康的胎兒淘汰掉。而本身屬於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在出現流產先兆時又很想要這個孩子,在開始保胎治療前,一定要進行B超及其他輔助檢查,以明確胚胎或胎兒是否存活。
另外還要找出這次先兆流產的原因,比如陰道出血、輕微肚子疼等。再就是既往有流產史的患者不要在懷孕後進行保胎,最好在懷孕前就找到既往流產的原因。
專家提醒:治習慣性流產應先排除身體缺陷
根據習慣性流產發生的時間,可以把流產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和晚期流產。早期習慣性流產一般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多和遺傳因素、母體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學因素等有關。晚期習慣性流產多發生在妊娠12周以後,和子宮畸形、宮頸發育不良、血型不合及准媽媽患其他疾病等因素有關。李主任提醒說,患習慣性流產的婦女在前次流產後,下次妊娠前,應與丈夫一起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找出病因,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因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患引起的可給予藥物治療;因子宮畸形、
子宮肌瘤、宮腔粘連引起的可行手術治療;因免疫因素引起的可採用淋巴細胞毒免疫技術治療。如夫婦雙方之一有染色體異常者,胎兒發生染色體異常的可能性極大,即使妊娠後不發生流產而足月分娩,娩出之胎兒畸形發生率也比較高,因此治療習慣性流產一定要有針對性進行。
習慣性流產的診斷與檢查:
一、一般性診斷
包括病史詢問(內、外、產科史、代謝病史、感染中,宮內有無異物存放,有無藥物中毒,接受放射線治療等),體檢及盆腔檢查時應注意子宮大小、位置,附件情況,基礎體溫測定,宮內膜檢查,子宮輸卵管造影,必要時作宮腔鏡和腹腔鏡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血型及精液常規等。
二、特殊檢查
1 、對疑有遺傳性疾病者,夫婦雙方均應做染色體核型檢查,或進一步做夫婦的家系遺傳學調查和系譜繪製。
2 、激素測定,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定量檢測。
3 、尿、宮頸粘液培養瞭解有無微生物感染。
4 、對於流產後妊娠物的病理解剖及細胞遺傳學的研究。
5 、懷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要檢測 APA 。
經以上全面檢查,逐一排除常見原因而病因仍不明者,應疑為免疫性習慣性流產,需做免疫學檢查。
三 、免疫學檢查
1 、首先應用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 及淋巴細胞毒性抗體測定,鑒別原發性與繼發性流產。
2 、抗精子抗體的測定。
3 、血型及抗血型抗體測定。
習慣性流產的分類
早期原發: 首次懷孕起,即在停經 12 周內連續 2 次自然流產;
早期繼發: 曾有正常妊娠,在停經 12 周內連續 2 次自然流產;
晚期原發: 首次懷孕起,即在停經 12~28 周內連續 2 次自然流產;
晚期繼發: 曾有正常妊娠,在停經 12~28 周內連續 2 次自然流產。
習慣性流產的治療
習慣性流產發生以後,夫妻雙方都應去正規醫院或計生服務站接受檢查,找出導致「流產」的原因,對症治療。治療方法有:
1、子宮畸形者應進行手術矯治。
2、宮腔粘連者,可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藥達到鬆解粘連的目的。
3、黃體功能不全者,可予黃體酮補充。若有受孕可能,自基礎體溫升高的第3~4天起,予以黃體酮10~20mg/d,在確診已妊娠後,持續治療至妊娠第9~10周。
4、屬染色體異常者,如再次妊娠,必須進行產前檢查,通過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瞭解胎兒是否先天畸形,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終止妊娠。
5、女方陰道與宮頸排出物、男方精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根據藥敏試驗予以相應治療,直至痊癒。治療期間採用陰莖套避孕。
6、子宮肌瘤較小者,可服用藥物治療;如果肌瘤較大又是單發,可採取手術剜除法治療。
7、對子宮頸口鬆弛者,可根據以往流產發生的時間,在孕12-20週期間行宮頸口縫扎術,術前如有陰道炎症須治癒後再行手術,術後用黃體酮、中藥和鎮靜劑安胎,定期隨訪。如有流產或早產徵兆,及時拆線,以免造成宮頸嚴重損傷。若保胎成功,需在預產期前2~3周入院待產。待出現臨產徵兆或剖宮產時再拆除縫線即可。
習慣性流產全面評估
建議一次中期妊娠自然流產或兩次早期妊娠流產後,可考慮開始作全面、順序的評估。應重視夫婦雙方的病史和體格檢查,這是啟動不孕不育症診治的第—步。包括:血、尿常規、血沉、尿糖、胸透等;習慣性流產夫婦的重點檢查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針對可能精、卵先天性缺陷或受精卵異常的檢查和試驗
1精液特殊分析,尤其窪司意畸型、活力、膿精率(每高倍視野膿細胞≥5個者必須治療);
2夫婦染色體檢查,例:平衡易位;45,X0等;
3間接評估卵子成熟度(女性生育週期監測和治療);
4IVF試驗和人工顯微生殖技術實驗。
2.針對評估有否生殖器異常,主要是子宮因素及其類型
1HSG、盆腔氣腹造影等;
2B超:經腹壁或經陰道途徑;
3宮腔鏡檢查,必要時結合腹腔鏡檢查術。
3.性激素測定
主要是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測定,雌、孕激素測定。測定β-HCG可瞭解孕婦的黃體功能情況,如果發現β-HCG低下,則表明妊娠期黃體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導致流產。對於雌激素、孕激素的測定,也可作為一種診斷參考,據報道早期上升緩慢容易發生流產。
4.評估內分泌因素
1BBT用於初篩和監測;
2黃體中期(約預期月經前4-5d或BBT上升第8-9天)血孕酮和PRL值測定,必要時加測FSH、LH、E2、皮質醇、睪酮以及24h周尿17-OH、17-KS等;
3黃體中晚期(同2時間)子宮內膜活檢術(與標準內膜變化相差)3d者謂異常);
4血孕酮值測定結合內膜活檢以鑒別孕酮分泌不足抑或子宮內膜分泌發育不良;
5甲狀腺功能檢查,如:血,T3、T4和TSH刺激試驗等;
6疑有糖尿病者,必要時測血胰島素和作葡萄糖耐量試驗。
5.特異性感染的診斷
如衣原體、
支原體、弓形體病、鉅細胞病毒等病原體檢測。對常規子宮內膜細菌培養的意義尚有爭議。
6.免疫學因素的檢測
1抗精子抗體檢測,包括:血清和宮頸黏液等;
2AB0型檢測,包括:ABO各型或亞型;若女方為「O」型,需檢測血抗「A」、抗「B」抗體(>1:64)及其測睡胃滴定度(特異性抗體);
3狼瘡樣抗凝活性(lupus anticoagulant activity)和抗磷脂抗體和抗心脂質抗體測定。並發紅斑狼瘡或原因不明性復發流產者更應測定;
4抗透明帶抗體抗補體法檢測精漿免疫抑制物活性;
5抗滋養葉細胞抗體,但對HLA檢測意義有爭議;
6抗配偶細胞毒抗體(APCA):如改良Mittal法測定,若死細胞數高於陽性對照50%以上,為APCA(+);APCA(-)有臨床意義,可試用丈夫淋巴細胞主動免疫治療APCA陰性者,凡APCA轉陽者妊娠成功率達85%;無關個體白細胞免疫治療,也町促其轉陽。
習慣性流產怎樣保胎?
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自然流產3次或以上流產者,每次流產多發生於同一妊娠月份。其中宮頸內口鬆弛症(也稱宮頸機能不全)是導致流產、
習慣性流產、早產主要原因之一。宮頸內口鬆弛者常於妊娠中期,多數患者自己沒有感覺,一旦胎膜破裂,胎兒迅速排除。這種情況下,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宮頸環扎術。簡單地說,就是在宮頸內口水平環扎子宮頸,使之關閉,以維持妊娠至足月。例如妊娠25周的雙胞胎一胎流產,緊急採取宮頸環扎術後,另一胎可以一直保胎至順利分娩。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宮頸機能不全都要盡可能做到早期診斷。最好在孕前查體時進行常規行超聲檢查或宮頸擴張試驗。孕中期溢液特別多的孕婦要及時行超聲檢查,測定宮頸長度及內口寬度,以便及時發現,及早治療。對於有不明原因早產或流產史的患者,還可預防性行宮頸環扎術,一般在14-18周入院手術治療。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接受了宮頸環扎術後的准媽媽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定要絕對臥床休息,要不枕枕頭平臥6~8天,並注意有無腹痛、下腹墜脹,有無宮縮和出血現象。
2.避免不潔或刺激性強的食物,以免發生腹瀉,加重流產。
3.多吃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宮頸環扎術孕婦發生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量乾硬的糞便積存在直腸內,可引起腸道強烈收縮,進而誘發子宮收縮,增加流/早產的危險。高纖維膳食是治療和預防便秘的最好辦法,鼓勵孕婦多吃可溶性纖維食物,多吃香蕉,多喝蜂蜜等。
4.每天需飲水2000~3000ml。
5.每天早餐後為最佳排便時間,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排便時切忌用力,以免誘發宮縮。
6.勿觸摸乳房及腹部,以免誘發宮縮。
7.加強個人衛生,保持會清潔,禁盆浴及性生活。
此外術後心理狀態也很重要,家屬要多關心,減輕孕婦心理壓力,同時要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產前檢查。如有腹痛、腰酸、下腹墜脹、流血、流液等情況要及時就診,若出現陣發性宮縮,逐漸變頻,需馬上入院及時拆除宮頸縫扎線,以免發生宮頸裂傷。若順利保胎至足月37周,也要入院拆線。
習慣性流產婦女保胎要領
1.生活規律:起居以平和為上,既不可太逸<如過於貪睡>,亦不可太勞如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險等。逸則氣滯,導致難產;勞則氣衰,導致傷胎流產。因此,孕婦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要有規律,最好每日保證睡夠8小時,並適當活動。這樣,才能使自己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來應對孕期的各種情況。另外,孕婦衣著應寬大,腰帶不宜束緊,平時應穿平底鞋。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還要適當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大便秘結時,避免用瀉藥。
2.合理飲食:孕婦要注意選食富含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易於消化的食品,如各種蔬菜、水果、豆類、蛋類、肉類等。胃腸虛寒者,慎服性味寒涼的食品,如綠豆、白木耳、蓮子等;體質陰虛火旺者,慎服雄雞、牛肉、狗肉、鯉魚等易使人上火的食品。民間有不少食療方對預防習慣性流產和先兆流產很有效果,這裡向大家介紹兩則:1蓮子、桂圓肉各50克,文火煲湯,加山藥粉100克煮粥。懷孕後即開始食用,每日1次。此方適宜於陰道出血、小腹墜痛、腰腿酸軟、苔白舌淡、有習慣性流產史者。2南瓜蒂3個,蓮蓬蒂6個,共焙黃為末,分3次米湯送服,1日服完。此方適宜於妊娠數月後胎動腹痛、
陰道出血、面赤口乾、五心煩熱、小便短赤的血熱型先兆性流產者。
3.注意個人衛生:孕婦應勤洗澡、勤換內衣,但不宜盆浴、游泳,沐浴時注意不要著涼。要特別注意陰部清潔,可每晚用潔淨溫水清洗外陰部,以防止病菌感染。
4.保持心情舒暢:研究認為,一部分自然流產是因為孕婦中樞神經興奮所致。因此,孕婦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盡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各種不良刺激,消除緊張、煩悶、恐懼心理,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大怒大憂,否則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是非常不利的。
5.定期做產前檢查:孕婦在妊娠中期就應開始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妊娠中的異常情況,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6.慎房事:對有自然流產史的孕婦來說,妊娠3個月以內、7個月以後應避免房事,習慣性流產者此期應嚴禁房事。
習慣性流產的臨床表現
習慣性流產是指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或更多,每次發生流產的時間可在同一妊娠月份,也有時間長短不同者。其臨床表現與一般流產相同,亦可經歷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或完全流產幾個階段。早期僅可表現為陰道少許出血,或有輕微下腹隱疼,出血時間可持續數天或數周,血量較少。一旦陰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檢查宮頸口已有擴張,甚至可見胎囊堵塞頸口時,流產已不可避免。如妊娠物全部排出,稱為完全流產;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殘留在子宮腔內時,稱為不全流產,需立即清宮處理。
根據習慣性流產發生的時間可將流產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及晚期流產。早期習慣性流產系指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一般多與遺傳因素,母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學因素等有關;晚期習慣性流產多指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後,多與子宮畸形、宮頸發育不良、血型不合及母患疾病等因素有關。
此外還可根據習慣性流產前有無正常生育史,將習慣性流產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習慣性流產指與同一丈夫從無正常妊娠,多次在妊娠20周前流產;繼發性流產是指患者與同一丈夫有過正常妊娠至少分娩過一次活嬰,或雖然未分娩過但流產多發生在妊娠20周以後。
習慣性流產的治療方法
習慣性流產是指流產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產。習慣性流產發生以後,夫妻雙方都應去正規醫院或計生服務站接受檢查,找出導致「流產」的原因後對症治療,治療方法有:
1、子宮畸形者應進行手術矯治。
2、宮腔粘連者,可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藥達到鬆解粘連的目的。
3、黃體功能不全者,可予黃體酮補充。若有受孕可能,自基礎體溫升高的第3~4天起,予以黃體酮10~20mg/d,在確診已妊娠後,持續治療至妊娠第9~10周。
4、屬染色體異常者,如再次妊娠,必須進行產前檢查,通過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瞭解胎兒是否先天畸形,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終止妊娠。
5、女方陰道與宮頸排出物、男方精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根據藥敏試驗予以相應治療,直至痊癒。治療期間採用陰莖套避孕。
6、子宮肌瘤較小者,可服用藥物治療;如果肌瘤較大又是單發,可採取手術剜除法治療。
7、對子宮頸口鬆弛者,可根據以往流產發生的時間,在孕12-20週期間行宮頸口縫扎術,術前如有陰道炎症須治癒後再行手術,術後用黃體酮、中藥和鎮靜劑安胎,定期隨訪。
通過膳食調理治療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多發生在懷孕3個月以內,此種情況的出現多與孕婦卵巢黃體功能不全、
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發育異常、宮頸內口閉鎖不全等原因有關。中醫把習慣性流產叫做滑胎。中醫認為,滑胎是由於孕婦氣血不足、脾腎虧虛、沖任不固所造成的。
現介紹幾則可治療習慣性流產的食療方:
▲菟絲子粥
原料:菟絲子6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菟絲子搗碎,加水煎煮後去渣取汁,將粳米放入該藥汁中煮成粥。粥熟時加
入白糖即可食用。<不喜歡甜食者可改為加入少量的食鹽>特點:菟絲子性味甘辛,可補陽
益陰,久服具有明目、輕身延年之功效。粳米味甘性平,可補脾胃、養五臟、益氣血。兩
物合煮為粥,具有補虛損、益脾胃、滋肝腎、安胎之功效。本品不濕不燥,補而不膩,為
平補陰陽之良藥。無論陰虛或陽虛者均可服用。此方被譽為補虛安胎之上品。
▲苧麻根糯米粥
原料:苧麻根60克,紅棗10枚,糯米100克。
製法:將苧麻根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然後去渣取汁,在煎汁中加入糯米、紅
棗,煮成粥。粥熟後即可服用。
作用與特點:苧麻根為苧麻的乾燥根及根莖,其味甘性寒、無毒,具有清熱、止血、
安胎之功效;大棗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胎之效;糯米味甘性微溫,具有補脾
胃、益氣血的作用。上藥合用具有清熱補虛、止血安胎之功效。
此方是民間治療流產的傳統食療方,適用於懷孕期間胎動不安、陰道流血、體虛而熱
的婦女,但脾腎陽虛的婦女不宜使用。
▲杜仲雞
原料:約重500克的烏骨雞1只,炒杜仲、桑寄生各30克。
製法:先將烏骨雞悶死<不用刀殺>,去除毛雜和內臟,用紗布將杜仲和桑寄生包好放
入雞腹內,然後加水將雞煮至爛熟。之後將雞腹內的杜仲和桑寄生丟棄,加入調料,即可
食用。可飲湯食雞,分2~3次服完。
作用與特點:烏骨雞味甘性平偏溫,可益五臟、補虛損,具有強筋骨、調月經、止白
帶的功效。是補虛之佳品;杜仲味甘微辛性溫,可補肝腎、壯筋骨。為安胎之良藥;桑寄
生味微苦性平,可補肝腎、強筋骨,也是安胎之良藥。上藥合用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止漏安胎之功效。
此方適用於氣血不足,腎氣虧虛的習慣性流產患者,可於婦女懷孕前服用,也可在其
懷孕後服用,但陰虛火旺的婦女不宜使用。
習慣性流產的生活保健
1、孕期應忌房事。少數流產原因明確,病因已去除,或流產危險期已過的婦女,可適當房事。如因黃體不足所致的習慣性流產,多發生於妊娠早期,經補充黃體酮安胎至孕3個月後,胚胎發育正常,胎盤已能分泌大量黃體素,一般不會發生流產,故孕3個月以後可適當房事。
2、在可進行性生活的情況下,性交時可服用維生素E,以防止子宮痙性收縮。
3、孕期多休息。流產危險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是安胎的重要措施,必要時可服鎮靜劑。
4、性生活時動作不可過急過猛。精液不宜留於陰道。房事後如持續腹痛,應及時請醫生診斷。
5、多數病人最好長期禁慾。禁慾期不看性感書刊、雜誌和影視,以免造成性緊張。有性要求時不能自慰,因為自慰對子宮的刺激強度遠遠超過性高潮時所引起的宮縮強度。
習慣性流產的免疫病因
免疫檢查的項目非常複雜,很多患者抱怨看不懂檢查結果,有些人則簡單地認為抗體指標「陽性」就是糟糕,「陰性」就說明沒問題,實際遠沒那麼簡單。這裡只能選擇兩項比較重要的檢查簡要分析,更詳細的情況還要聽取醫生的當面解釋。
1、封閉抗體缺乏--習慣性流產的主要病因
封閉抗體是一種混合抗體,存在於正常孕婦的血清中,80%~90%習慣性流產的婦女測不到這種抗體。妊娠時,母體可產生致敏T細胞,它能破壞胚胎細胞,但致敏T細胞的殺傷功能可被封閉抗體所抑制。然而習慣
性流產患者體內由於缺乏這種抗體,存在未被抑制的細胞毒細胞,這些細胞直接作用於胚胎,或通過釋放炎性介質間接損害胎兒或胎盤,從而導致了流產。
2、抗心磷脂抗體--能否再次懷孕的指標
我們對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常規建議作抗心磷脂抗體檢測及免疫相關檢查,以決定是否適宜懷孕。如果抗心磷脂抗體陰性,患者可以懷孕;如果抗心磷脂抗體陽性,說明可能存在抗磷脂綜合征,由於反覆發作的血
液高凝狀態、血栓形成、
血小板減少,導致反覆發生流產或死胎。
習慣性流產的診斷和檢查
一、一般性診斷
包括病史詢問(內、外、產科史、代謝病史、感染中,宮內有無異物存放,有無藥物中毒,接受放射線治療等),體檢及盆腔檢查時應注意子宮大小、位置,附件情況,基礎體溫測定,宮內膜檢查,子宮輸卵管造
影,必要時作宮腔鏡和腹腔鏡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血型及精液常規等。
二、特殊檢查
1 、對疑有遺傳性疾病者,夫婦雙方均應做染色體核型檢查,或進一步做夫婦的家系遺傳學調查和系譜繪製。
2 、激素測定,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定量檢測。
3 、尿、宮頸粘液培養瞭解有無微生物感染。
4 、對於流產後妊娠物的病理解剖及細胞遺傳學的研究。
5 、懷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要檢測 APA 。
經以上全面檢查,逐一排除常見原因而病因仍不明者,應疑為免疫性習慣性流產,需做免疫學檢查。
三 、免疫學檢查
1 、首先應用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 及淋巴細胞毒性抗體測定,鑒別原發性與繼發性流產。
2 、抗精子抗體的測定。
3 、血型及抗血型抗體測定。
發生習慣性流產怎麼辦
出現習慣性流產的女性,必須及時去醫院檢查有沒有子宮或其它生殖器官疾病、有沒有嚴重的內科疾病,而且丈夫也應一同接受檢查,確定雙方是否存在染色體異常的問題。
事實上,大多數流產與母親、父親沒有關係,而是由於胚胎在形成過程中出現染色體不正常所致。這種情形多為偶然性,可能連續3次意外發生在同一個女性身上。雙方都健康、也沒有染色體異常的夫妻,大多數在習慣性流產後,還是可以生下健康的嬰兒。
如果女性本身存在子宮發育異常、宮頸不健康、
子宮肌瘤、
腎病、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問題,就應先積極治理這些疾病,痊癒後再考慮懷孕。
習慣性流產不孕
習慣性流產在學術上稱為反覆自然流產<簡稱RSA>,指連續2次懷孕在同一妊娠周發生自然流產的現象,是婦產科常見的併發症,屬於不育症的範疇。這類患者往往經歷多次的妊娠和多次流產,部分患者發生流產次數甚至高達7-8次,不但給患者本人身心帶來極大痛苦,而且由此可能導致家庭的不和與婚姻的破裂。 一般來說,習慣性流產的女性在準備再次懷孕前,需首先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因為內分泌功能的異常是可用藥物調整的,某些染色體異常引起流產是目前醫學無法解決的,而子宮形態異常、宮腔粘連等問題要靠手術解決。如果上述檢查均正常,就應考慮進行免疫相關因素檢查了。 以往由於對免疫因素引起的習慣性流產的病因不清,無有效分類方法,故臨床醫生多對這種習慣性流產給予中藥、孕激素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予以所謂的保胎治療,但因病因不明確,其治療效果可想而知。 隨著生殖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妊娠免疫,免疫性習慣性流產的許多疑難問題有了新的認識,研究發現封閉抗體缺乏是習慣性流產的主要病因。正常孕婦的體內都存在一種保護胎兒的抗體——封閉抗體,而80%~90%的習慣性流產婦女體內測不到這種抗體,由於缺乏這種抗體,懷孕後母體對胚胎不能保護而遭排斥,導致流產。
治療習慣性流產的注意事項
治療習慣性流產應以預防為主,在受孕前,男女雙方都應到醫院做仔細的檢查,包括生殖器檢查及必要的化驗。有條件的可做染色體檢查,如能找到原因,針對原因進行治療。已經妊娠者也要按照醫生的指導針對原因進行不同的安胎處理。
中醫認為本病多屬腎氣不足,沖任不固所致,宜在未孕之前補腎健脾,固氣養血,進行調治。具體的方藥可用補腎固沖丸。每次6-10克,一日三次,月經期停服,以2個月為一個療程,可服1-3個療程。
對於子宮內口鬆弛所致之妊娠晚期習慣性流產,一般在妊娠16-22周即採取子宮內口縫扎術,維持妊娠至後期甚至足月。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1.孕婦在流產後切忌惱怒、擔憂或受到驚嚇,丈夫應多安撫,但不要在短期內有性生活。
2.應上醫院檢查,聽從醫生建議,不可自己亂用藥。
3.再次懷孕時要禁重體力勞動,尤其避免屏氣、提舉重物、用力大便,使腹內壓增高而發生流產;忌大溫大補;妊娠早期禁止接觸X線、超聲波、放射性同位素,絕對避免用此類設備對腹部進行檢查,以防胎兒發生畸
形而流產。
4.孕婦應盡量避免到流行性感冒、
傷寒、肺炎等流行病區活動,也不應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受感染機會;不要主動或被動吸煙;不接觸寵物;不吸入煤氣。
習慣性流產檢查
一、染色體平衡易位
醫生把人的23對染色體分成1-22號和XX或XY。在細胞遺傳學檢查中把不同大小、形態、結構和功能之間的染色體易位稱為平衡易位。平衡易位的一般患者本人不發生畸形和智力低下,但攜帶者既可生育正常兒,亦可生育平衡易位攜帶者、畸胎兒或死胎,其幾率各佔1/4,而且是隨機的,後兩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流產。
二、染色體同源易位
簡單地說,同源易位就是兩條同號的染色體之間的易位。這種易位使受精後所形成的胚胎100%是異常胎兒。因為多一條染色體的胎兒能生下來的全是嚴重癡呆畸形兒:少一條染色體的胎兒,除X單體外,全是死胎,因此,染色體同源易位患者惟一的選擇不生育,以免痛苦終身。
三、染色體正常
對於染色體檢查正常者尚需進一步做有關檢查。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夫妻雙方染色體正常,但胎兒也有發生染色體異常的可能,因為很多染色體異常是由於早期胚胎突變引起的。所以孕婦在未做羊水染色體檢查之前,不要盲目保胎,以免生育劣質兒。
習慣性流產的特殊檢查
1、對疑有遺傳性疾病者,夫婦雙方均應做染色體核型檢查,或進一步做夫婦的家系遺傳學調查和系譜繪製。
2、激素測定,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定量檢測。
3、尿、宮頸粘液培養瞭解有無微生物感染。
4、對於流產後妊娠物的病理解剖及細胞遺傳學的研究。
5、懷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要檢測APA。[1]
習慣性流產者 房事要小心
1、孕期應忌房事。少數流產原因明確,病因已去除,或流產危險期已過的婦女,可適當房事。如因黃體不足所致的習慣性流產,多發生於妊娠早期,經補充黃體酮安胎至孕3個月後,胚胎發育正常,胎盤已能分泌大量黃體素,一般不會發生流產,故孕3個月以後可適當房事。
2、孕期多休息。流產危險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是安胎的重要措施。
3、性生活時動作不可過急過猛。精液不宜留於陰道。房事後如持續腹痛,應及時請醫生診斷。
飲食調理
中醫把習慣性流產叫做滑胎,中醫認為,滑胎是由於孕婦氣血不足、脾腎虧虛、沖任不固所造成的。現介紹幾則可治療習慣性流產的食療方:
苧麻根糯米粥
原料:苧麻根60克,紅棗10枚,糯米100克。
製法:將苧麻根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然後去渣取汁,在煎汁中加入糯米、紅棗,煮成粥。粥熟後即可服用。
作用與特點:苧麻根為苧麻的乾燥根及根莖,其味甘性寒、無毒,具有清熱、止血、安胎之功效;大棗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胎之效;糯米味甘性微溫,具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上藥合用具有清熱補虛、止血安胎之功效。
此方是民間治療流產的傳統食療方,適用於懷孕期間胎動不安、陰道流血、體虛而熱的婦女,但脾腎陽虛的婦女不宜使用。
杜仲雞
原料:約重500克的烏骨雞1只,炒杜仲、桑寄生各30克。
製法:先將烏骨雞悶死<不用刀殺>,去除毛雜和內臟,用紗布將杜仲和桑寄生包好放入雞腹內,然後加水將雞煮至爛熟。之後將雞腹內的杜仲和桑寄生丟棄,加入調料,即可食用。可飲湯食雞,分2~3次服完。
作用與特點:烏骨雞味甘性平偏溫,可益五臟、補虛損,具有強筋骨、調月經、止白帶的功效。是補虛之佳品;杜仲味甘微辛性溫,可補肝腎、壯筋骨。為安胎之良藥;桑寄生味微苦性平,可補肝腎、強筋骨,也是安胎之良藥。上藥合用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止漏安胎之功效。
此方適用於氣血不足,腎氣虧虛的習慣性流產患者,可於婦女懷孕前服用,也可在其懷孕後服用,但陰虛火旺的婦女不宜使用。
菟絲子粥
原料:菟絲子6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菟絲子搗碎,加水煎煮後去渣取汁,將粳米放入該藥汁中煮成粥。粥熟時加入白糖即可食用。<不喜歡甜食者可改為加入少量的食鹽>特點:菟絲子性味甘辛,可補陽益陰,久服具有明目、輕身延年之功效。粳米味甘性平,可補脾胃、養五臟、益氣血。兩物合煮為粥,具有補虛損、益脾胃、滋肝腎、安胎之功效。本品不濕不燥,補而不膩,為平補陰陽之良藥。無論陰虛或陽虛者均可服用。此方被譽為補虛安胎之上品。[2]
習慣性流產者再懷孕注意事項
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很多,目前已證實於妊娠早期發生習慣性流產者,60%以上是由於孕婦或愛人存在遺傳基因缺陷或外界不良環境如放射、藥物等影響而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所造成。此外,習慣性早期流產的原因還有黃體功能不全、
甲狀腺功能減退、子宮畸形、子宮腔粘連、子宮肌瘤等;習慣性晚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頸內口鬆弛,後者可因先天性發育異常,也可因分娩、刮宮或子宮頸手術造成,這種婦女常在妊娠中期突然發生胎膜破裂,羊水流出,隨即短期內胎兒排出。檢查排出的胎兒會發現胎兒生長發育都正常且是活胎,另外,梅毒感染也可導致習慣性晚期流產,這種流產的胎兒都是死胎。
患習慣性流產的婦女在前次流產後,下次妊娠前,應與丈夫一起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找出病因,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因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患引起的可給藥物治療;因子宮畸形、
子宮肌瘤、宮腔粘連引起的可行手術治療。目前對染色體異常尚無特殊的治療辦法,所以這些夫婦最好採取避孕措施,避免妊娠,如一定要生育,就必須在妊娠4-5個月到醫院抽羊水檢查胎兒脫落細胞有無染色體異常或用B超檢查,一經發現胎兒異常立即終止妊娠。因子宮頸內口鬆弛引起的習慣性晚期流產可在妊娠12-20周,以往發生流產的妊娠月份前到醫院進行子宮頸內口縫扎手術以緊縮子宮頸內口,手術後在醫院臥床休息至以往發生流產的妊娠月份之後,妊娠足月時拆除子宮頸的縫扎線。對病因不明的習慣性流產婦女,在月經稍有過期,疑有妊娠可能時即應臥床禁性生活、補充維生素B、C、E,口服鎮靜劑,消除精神緊張,其臥床、用藥時間必須超過以往發生流產的妊娠月份。[3]